找到相关内容9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可畏可爱的业力

    悉皆远离,这是就世法而言。就漏善因而言,行者不管作了任何善事,若将之回向佛法界,回向极乐国,供养阿弥陀佛,庄严净土,则皆成为往生资粮。由这样清净善业所生的福德,能使当来生于佛国,见佛闻法;能使永出...   宇宙万有的缘起,或六道轮回的缘起,在佛门中,各宗的看法不同。   小乘教,认为是业感缘起。言万法皆由业感所生,有情若不起惑造业,则一切皆无。以业故,乃身心世界,所以说为业感缘起。 ...

    方伦居士著

    |业力|因果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4301826711.html
  • 佛教的心性論及其特色

    福行。云何不動行?謂四無色定諸漏善,是名不動行。(T26, p506a)  所以福行、非福行和不動行都是屬於輪迴於三界的漏業。非福行是有漏的惡業,能招來長期不可愛、不可樂、不可欣、不可意的...,三界內就眾生的存在,心性論的「主角」就是眾生之心(意、識)。經典上將心的性質描述為「光明」、「光淨」,在《長阿含經》中,釋尊說:  識無形、無量、自有光。(T1,p102c)  《漢譯南傳大藏經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4340227.html
  • 从西方现代现象学看中国唯识论

    精神,而“自因”说必然导致“自果”说。故《成唯识论》谈及果报时,所谓的“异熟果”和“等流果”之说。“异熟果”即“谓漏善及不善法,所招自相续异熟生无记”(卷八),“等流果”即“谓习善等所引同类,或似...-----  佛学素被人认作是中国古代哲学的“第二源泉”。在中国佛学的诸流派中,大乘佛教的“唯识论”以其精致和完备的理论体系而堪称中国佛教哲学的开山,也正是由于唯识论,才了华严宗、禅宗等业已中国化的...

    张再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742379.html
  • 可畏可爱的业力

    善业所生的福德,能使身心安乐,无病长命;能使衣食丰足,财宝充满;能使天上人间,受大富乐;能使眷属善良,后嗣昌炽;使能一切灾难,悉皆远离,这是就世法而言。就漏善因而言,行者不管作了任何善事,若将之回向...业故,乃身心世界,所以说为业感缘起。大乘始教,则认为是赖耶缘起。阿赖耶识,亦名含藏识,或第八识,内中含藏无量无数种子,善恶俱备,每一种子成熟受报时,能变现身心及世界,以领纳乐受或苦受。因种子是一切...

    方伦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3050092.html
  • 阿含圣典的福德观

    ”。不管那一种,由此而知的:在对邪(不善)的正(善)中,漏善与无漏善的两类。前者是福德行,所以在规定未来(天)的生存(依果),虽生执著(依著);可是后者却是出世间的无漏之道。因此,由...;也就是善有善报,恶恶报。所以我人的伦理行为,应该使之增进,非理的行为,应该使之泯除。佛教常说善因善果、恶因恶果,其理由也就在此。原来我人的行为(业),从他的性质分别,善、不善、无记之三类。于中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4755290.html
  • 佛法与外道之差别及佛法之根据

    美恶之殊焉,所谓异因不生异果也。反之,而正因定生正果焉。是故诸法善因不招恶果定招善果,恶因不招善果定招恶果。诸无记法如是,染净法生亦然。欲求果者必种其因;猛利加行,唯仗自力。而贪嗔痴慢唯堕三途;漏善...破矣。且夫世间之言论道理非有即无,要在能示人以物理世事之含义与关系。今佛法所言乃大异此,彼所指之真如既非有相,又非无相,又非非相,又非非无相,乃至非有无俱相,夫然,则彼所言之理乃全违世间而别根据于出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31164684.html
  • 种姓之本、新熏之诤

    无变化。如於无始说新熏,则可明闻集之能变化。即由多闻积集漏善而生无漏种。从弥勒,无著,世亲,到难陀数传于胜军,亦持之说,而奘公又传自胜军,当无有违,故依学说史言,本之说,实为后起之新说,如是明种姓...种姓之本、新熏之诤  寂肇  【内容提要】:以难陀和安慧为代表的无相唯识,主张见道位最初一念的无漏善法种子为新熏,同时强调种姓不定。以陈那和护法为代表的相唯识,主张本熏并建,强调种姓决定。究其定...

    寂肇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273996.html
  • 菩萨的精神

    这是德性的层面。在佛家看来,伦理戒律的层面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仅仅是“漏善”,而德性层面的“自净其意”方是“无漏善”。换言之,德性比伦理戒律更为根本。在此意义上,佛家对戒律的重视并不妨碍其德性论...就是佛教倡导的“无缘大慈”。无缘,即不讲任何条件。世人给予他人帮助时,总是会各种考虑:此人与我有关吗?是否必要帮助他?会不会影响我的事业?会不会给我带来很多麻烦?往往会在内心反复计较一番再决定是否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891617.html
  • 佛教科學觀

    想像的那樣簡單了。   佛教論善惡的道理,說得最精最細。說善行善止善之分,漏無漏之別。行善是指積極的善,止善是指消極的善;漏善是指夾雜煩惱不徹底而漏泄之善,無漏善是指無煩惱徹底圓滿之善。...日益發達,則認一切宗教與佛法皆為迷信者,亦必日益普遍,殊非社會之福。欲救此弊,非及早努力向自然科學家說法,俾知佛法確是真理,且使人心向善安定社會之效不可。自然科學家既有此正知正見,則一般社會自不至於...

    尢智表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003039034.html
  • 佛教史地考论(七)

    众生无始以来,──漏善恶。恶,待因缘生,虽也与境相的诳惑,根身的逐物有关,而心识本身为无始来习以成性的贪、镇、疑、慢所恼乱,知情意一切都不能得其正,决不能漠视。所以,佛法的修持,不是不受用──...论到宗,『新论』确乎认识一点,不比对于空宗那样的根本不会。对于唯识宗的评难,也部分可以参考的。但从根本体系去说,『新论』的批评,并不正确!首先,我要指出:唯识宗是缘起论的,是以因果能所成立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3340520.html